再过两天,2018年就快过完了。邻近年末,杭州的天气才稍微有了一点冬天的味道,虽然冬雪已早早降落,但数九寒冬现在才真正的到来。迎风卷起的落叶🍂,凝固在马路上的热豆浆,还有路上裹得严严实实的行人,都在暗示着寒冬降临了。
对杭州的冬天没有太多的感觉,因为杭州的天气和家乡的天气没有本质上区别—-春夏秋冬,四季分明。唯一的感觉是家里的冬天更冷,大概在家里烤火烤惯了,所以对寒冷更加敏感。年复一年,人间冷暖大都一样,抛开对温度的寒暄,还是谈谈自己的这一年。
一年又一年,匆忙的结束与开始,悄悄的成长与蜕变。习惯在岁末的时候的写点东西记录,一方面是总结回顾,一方面是出于仪式感。谈到“仪式感”,可别小看这三个字,人生在世,就像一条漫长的暗黑河流里漂泊,不知去向,也不知什么时候会撞向暗流,被一卷而走。而所谓的仪式感,大概就是人于这条河流上建造的灯塔,靠着它们,我们才能标定自己的存在,知道我们需要,也知道我们被需要。借助仪式感在岁末年初记录逝去的岁月,赋予其意义,虽然看不见摸不着,但这大概就是‘’我思故我在’’的含义所在。
翻开年初写的《写在2018》,再回顾这一年,基本上是按照年初写下的计划进行的。如果用一个年度汉字来形容一下自己这一年,我想我的应该是“拒”,论文投稿被拒,找工作被拒……。这一年,有太多的回顾值得品味,关于工作,论文,家庭……想起纪伯伦的一句诗“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”,这句话对于每一个游走在外的人应该都合适。
part1: 工作
工作是2018年三座大山里面的第一座大山,秋招之路太过坎坷,从七月参加第一场面试,到九月开始海投简历,为了记录自己的投递记录防止忘记了哪些公司没投递,还特意记下了自己的每一次投递记录。有投递过石沉大海的,有笔试之后杳无音讯的,有面试后再无下文的,总之收到过很多被拒短信与邮件,虽然措辞很委婉,但对自己的打击依然很大。
无可否认,在834万+的秋招大军中,自己是渺小的一颗。不管是从技术掌握层面,还是个人综合素质方面,待提高的还有许多,也感谢一次次的面试,让我知道自己的不足。其中有两场面试需要特别记录一下,一场是网易的面试,一场是CVTE的面试,这两场面试刚好是两个极端,一个是面试感体验极差,一个是面试感体验很好。我记得去网易面试的时候,面试官看完我的简历一脸的不屑,甚至在面试的时候连正眼都不想看我一下,我承认我很菜,但面试官你的态度也不必如此;CVTE的面试是电话面加视频面,记得视频面快结束的时候,面试官还特意给我指导了一下技术的学习路径以及此次面试的不足。
作为双非的自己,秋招的坎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体会。学历很重要,高考也很重要,这些都是你步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,起码优秀的学校和学历是你简历上的第一个亮点。与其说秋招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力赛,其实在我看来,更煎熬的不是面试通过与否,而是一次次面试成长和做选择的过程,今天做出的一个选择,也许在十年二十年后的今天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效应。选择很重要,每条路都有人在奋力奔跑,读博深造,或是选择工作,或是考取公务员,都是一种人生的活法,你觉得哪种最适合你就去选择哪一种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最后唠叨一句,其实,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追求,未必一定要去大型互联网公司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相对于互联网公司,一些小公司更容易,做自己喜欢的!加油!
part2: 论文
每次打电话回家,家里人都会问在忙什么,回答最多的一个答案就是‘“论文”。是的,论文几乎占据自己的生活的全部,不是在看论文的路上,就是在写论文的途中。小论文写完,写大论文,从三月份小论文开始动笔,到十二月份大论文送审,仿佛经历了人间炼狱。在赶论文的那一刻,才明白原来一切的不修边幅和蓬头垢面都是情有可原。
关于论文的成长之路,此处不再累述,见《我的学术之路:从regret到congratulations》,整个过程直到大论文的致谢落笔才算送了一口气,当然这还不是最终,希望送审的大论文在新的一年也会有个好的结果。
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,转眼间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活就要结束了。回首过往,这段时光的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仍历历在目。自己从本科期间对研究生生涯的无限憧憬,成长为一个能发现问题并动手实验,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研究生。在这两年半时间里,身边的各位老师、师兄师姐、同学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,在毕业离别之际,在此向所有关心、指导、帮助和支持过我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福。
首先,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吴铤和合作导师徐明教授。徐老师不仅在学习上精心指导,而且还在思想和生活上给予我很大的帮助。徐老师严谨细致、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,渊博的学识,饱满的工作热情,以及认真勤奋的工作作风一直激励着我努力前行,使我终生受益。在论文写作过程当中,从科研方向,研究方法、实验设计到论文写作,徐老师都给我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和建议。在此对徐老师两年半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表示十分的感谢,衷心祝福徐老师身体健康、工作顺心。
其次,我要衷心感谢徐建教授、伍益明老师、乔通老师。是他们在每周的例会上一次次给出宝贵的意见,督促并鼓励着我,让我在科研的路上快速成长。我还要深深地感谢实验室的郑宁研究员。见解独到、谈吐风趣的郑宁老师是实验室宝贵的财富。在此特别感谢伍益明老师、乔通老师,是他们在百忙之中抽空帮我修改小论文的英文语法。
另外还要感谢陪同我一路走来的小伙伴,感谢王广、赵东生、黄明瑛、吴洋、刘洪斌、陈志、燕飞鹏、严浩峰、夏文菁、赵宜花。我们共同经历实验室这两年半生活的酸甜苦辣,一起同甘共苦,互相鼓励,一起体验学习的快乐和科研的乐趣。感谢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在我懵懂、迷茫的时候给我指明前方的道路,也感谢师弟妹们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。我非常珍惜这段和大家一起共同生活的日子,谢谢你们的陪伴。
感谢我的家人在生活上给予我最大的支持、理解与信赖,是他们多年来默默的支持、诚挚的鼓励和殷切的期望让我有了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动力。正是他们在我背后作为我坚强的后盾,给我温暖,给我力量,我才能安心的在学校学习。
最后感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所有老师和同学,祝愿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明天更美好。衷心地祝愿网络互联与网络安全实验室更上一层楼,无论是在学术领域,还是在安全攻防比赛,一切都将越来越好。
part3: 跑步……
整个七月,八月,九月基本上都在奔跑。那段时间,找工作的压力,论文被拒的压力都随之而来,何以解忧?唯有跑步。这大概是这一年来唯一一个还算满意的坚持。只要去跑步,这些压力就不会追赶上自己。
奔跑在田径场上,听过七月的蛙叫,见过八月的月圆,闻过九月的桂香。为了更有动力的去跑步,还特意在图书馆借来了村上春树的《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》看,里面有一段话记得比较清晰。
简直连“追加人格都想动员起来帮忙。不管怎样,反正得坚持跑步。每日跑步对我来说好比生命线,不能说忙就抛开不管,或者停下不跑了。忙就中断跑步的话,我一辈子都无法跑步。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,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。我们只能将那“一丝半点的理由”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。见缝插针,得空儿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。
——《当我谈跑步时,我谈些什么》
坚持跑步带给我的除了强健了自己的体魄,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意志力。每一次跑步的3公里都是一个坎,咬着牙熬过这道坎,后面的一切都迎刃而解,生活亦如此。每一次跑步都会将意识集中于迈出去的每一步 ,同时以尽可能长的眼光去看待和思考生活的难题。虽然坚持跑了这么久,肚子依然油腻,全年无改进!但这并不影响我跑步的激情,毕竟我是一个长跑者。
part4: 家庭经营 深深的愧疚……
从年初的离家,这一年就没回过家。不能说很忙以至于连和亲人团聚的时间都没有,只是在论文和工作没有尘埃落定之前,一切行程都是毫无意义的。
感谢这一年来父母的理解和支持,虽然压力很大,但有了你们的默默支持,一切的磨练都会变成自己成长路上的垫脚石。关于对亲人的感谢这一方面,我不善言辞,唯有以行动默默代替。
part5: 读书
”要么读书,要么旅行,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”,一句老生常谈的话语。生活很无趣,所以需要读书来弥补,除去看过的一些技术书籍,剩下也只有一些闲书了。
喜欢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的理由有很多:喜欢开头那句父亲的忠告:你在评论他人的时候,要记住并非所有的人都有你这样优越的条件。喜欢看着盖茨比站在海边遥望黛西家码头上的绿灯,喜欢看着他“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”,喜欢那种惊奇和热切;喜欢盖茨比豪宅上彻夜不明的灯光,和从花园里随风飘至的音乐和笑声,那样声色犬马,醉生梦死。以及盖茨比躲在这一切繁华背后的孤独和被压抑的欲望。喜欢死后的那段人情冷暖,喜欢看着那辆来自另一个世界尽头的汽车来到豪宅门口,却没有发现美好的宴会早已散场。也喜欢书中的语言、隐喻、讲故事的方式,和精致却缜密的结构。只有在反复阅读之后,你才会发现原来书中的每个人不仅丰满、独立,而且在无形之中又被归拢在情节的网罗里,成为情节的一部分。
小说中盖茨比的悲剧并不在于他没有认识到现实,而在于它看清楚了却想要在现实上继续造梦:然而此刻的现实和五年前的现实已经不一样了——前者略带希望,后者竟直指幻灭。也许,这也是盖茨比的“了不起”之处:从五年的等待到事故当晚在黛西窗外整整一夜的守候,以及到后来成为她的独独的牺牲品,尽管他的幻梦以死亡作为结局,但他却是按照幻梦指的方向一直走。
盖茨比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总是会碎的,不是在另外一个城市破败的市场,就是在别人的枪下,或者老死在自己的床上,那么,我们还要做梦吗?是的,长日将近,漫漫夜长,梦也无妨,碎也无妨。
浅读完《非暴力沟通》明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个人的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:(1)情感的奴隶–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;(2)面目可憎时期–此时,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;(3)生活的主人–我们意识到,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、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,但无法为他人负责。与此同时,我们还意识到,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。虽然读这类的书并不能提升所谓的沟通能力,但应该可以起到一些缓解自己的作用。
看《任正非传》是想让自己在步入丛林之前提前了解一下丛林的生存规则。成功的人,必然有他成功的道理,看传记,犹如听警世恒言,总是有好处的,
读《活着》看到了生活的怪诞,一口气,一滴水,抽一次血,吃一次豆子都有可能置你于死地,当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你身上,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,你该怎么办?余华给出的答案是:活下去,就这么活下去。
part6: 关于爱情
其余的一切都在计划的轨道之内,这是唯一的差错和意外。杨宗纬的《我变了 我没变》大概可以形容某刻的心情。
2019计划
TODO
结束语
TODO
元旦后再更新吧,走了~